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五爱五尽”家校情怀为引领,以“五大强校”战略为主线,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弘扬、社会服务均取得显著成绩,学院办学实力在省内外不断提升,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学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章程为核心,强化人文关怀,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即五爱:爱岗、爱生、爱学、爱家、爱校,五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美)和“五大强校”(即改革创新,强校之路;人文精神,强校之魂;人才质量,强校之本;师资队伍,强校之基;科学研究,强校之标。)战略,实现院校“六个共享”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
学院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学院开设有护理、药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等11个专业。现为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十大创新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5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老年照护牵头单位等。现有专兼职教师682人,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
任委员、四川省抗疫先进个人、四川省先进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2020年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全国高职院校护理类“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基地、四川省护理重点学科、四川省儿童智能实验室;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高职组二等奖,全省第一名。获评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四川省教育厅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四川省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成都市技术能手等省级以上奖项46人次。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0800名。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专业群建设机制,切实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开展“三创”教育、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学生获奖168项。其中学生获全国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大赛一等奖、全国运动舞蹈大赛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00多人次。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硬件建设跃上新台阶。学院占地面积900亩,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于2017年获批总投资1.65亿的四川省医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已投入使用,建成“一中心”“六基地”即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全国高职院校护理类“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基地、四川省护理和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护理人才交流
计划赴德护理人员中国培训基地、四川省和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实施市校共建,拥有附属医院4所,其中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内外见习实习基地142个,产教融合基地60个,牵头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护理教育联盟”。
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研究,首创高职院校科协,牵头主持各类教学改革与自然科研课题51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4项;获研究成果奖12项,其中“四位一体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大力推进“三教”改革与医教协同研究与应用。
社会服务成效凸显。深化社会服务与创新,依托专业特色与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健康与经济。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大力开展产教研与社会培训,作为省乡村医生培训基地,承担2.7万乡村医生培训与指导工作;学院连续两年荣获省委省政府扶贫先进单位,院长牵头的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健康扶贫志愿队,服务壤塘县4.7万人,分别获国家卫健委和全国青年志愿队服务大赛金奖和银奖;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组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筑牢社区抗疫防线,守护四川24万社区群众生命健康,队长张先庚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和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未来,学院将在“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引领下,以争创“双高”为目标,深入推进“五大强校”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健康战略,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